4月26日,全國法院第五次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會議在河北石家莊召開。會上,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、江西省高級人民法院、陜西省高級人民法院、廣東省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、江蘇省蘇州市中級人民法院、吉林省琿春市人民法院、四川省眉山市東坡區人民法院等7家法院作經驗交流。

琿春法院黨組書記、院長冷立新參加會議,并作題為《創新管理深化應用——努力推進審判體系和審判能力現代化》的經驗發言,重點介紹了琿春法院加強智慧法院建設暨琿春“i-法院”模式的成效和作法。
近年來,琿春法院緊緊圍繞吉林電子法院建設整體布局,以“吉林績效型智慧法院”試點單位為契機,全力推出琿春“i-法院”人工智能服務模式,在自助訴訟服務、庭審方式、法院績效管理等方面進行了全面開發和深度應用。
一是“i-服務”滿足群眾多元需求。 琿春法院將訴服中心劃分為十一個功能區,并根據不同場景分別提供訴訟引導、立案登記、材料收轉等多項服務。同時,根據地域特點,設置中、朝、俄三語虛擬導訴系統,當事人可以通過真人視頻引導,選擇個性化的訴訟服務。
二是“i-分流”優化司法資源配備。自立案登記制實施以來,琿春法院收案年均以15.47%的速率遞增。經過“訴前分流、專業分流、繁簡分流”三次繁簡分流,琿春法院案多人少頑疾逐步消除,2017年下半年琿春法院民事案件調撤率同比提高7.97%,平均審理天數同比減少約20天。
三是“i-審判”助力審判提質增速。自2015年6月吉林電子法院開通以來,琿春法院在兩年多的時間里審查網上立案4939件,占同期新收案件的51.25%。并創下了兩個吉林省首例:一是利用云會議系統審結了一起當事人在韓國的民事糾紛,開啟了吉林省法院運用遠程視頻庭審系統審理涉外案件的先河;二是利用吉林電子法院手機APP審結了一起當事人在意大利的離婚案件,開創了“互聯網+”與家事審判改革相結合的新篇章。
四是“i-流轉”實現法官減負增效。2017年5月琿春法院在立案庭設立送達小組,對民事案件進行統一送達,并上線“智能送達管家”系統。同時,琿春法院與行政機關開通了行政案件網上辦理通道,由政府指定部門統一簽收及流轉,提供動態查看、結果反饋等服務,有效解決“送達難”。2017年5月至同年12月,送達小組送達案件801件,占全院同期新收民事案件總數的50.76%。隨著“電子卷宗隨案同步生成和深度應用”的推進,琿春法院集合了掃描、高拍、信息登記、一鍵歸目、自動回填、二維碼打印和材料上線入柜流程,實現了電子卷宗“i-收轉”模式的智能化管理,收轉過程全程追溯、有據可查、有責可追。
五是“i-績效”提升法院管理水平。琿春法院建立績效管理平臺,通過自動采集業務系統等相關數據信息,綜合德、能、勤、績、廉等共性指標,在線生成完整的干警業績考核檔案。通過“立審執管考”全流程一體化業務應用,形成智慧生態閉環,支撐法院工作的良性運轉。自實行“i-法院”模式以來,2017年琿春法院在收案增幅17.93%的情況下,結案率達到92.70%,訴訟案件結收比首次達到104.38%,法官工作量減少30%以上。
注:琿春“i-法院”模式 “i-法院”,讀音:愛-法院,“i”取自Information信息化、Inteligence智能化、Innovation創新,這三個英文單詞的首字母;旨在通過智能化、信息化、大數據分析等手段不斷創新法院工作方式,使法官減負增效,更有職業尊榮感,使司法便民利民,更加陽光透明,繼而法官更加熱愛法院,人民群眾更加信服法律。